川普汽車關稅讓多國剉咧等 台灣或間接影響
2025-04-01 川普汽車關稅讓多國剉咧等 台灣或間接影響
本週時序進入第2季之初、4月首週,也是川普超級「關稅週」,而將在明(2)日上路、後天開徵的汽車關稅,不僅讓華爾街分析師預估汽車售價可能上漲4,500美元,也讓多國「剉咧等」,而台灣鋼鐵業也可能間接受此影響。
根據外電報導,川普在26日宣布針對非美國製造的進口汽車、輕型卡車加徵25%關稅,關稅擬4月2日上路、4月3日開徵。根據白宮發布的事實清單,汽車關稅鎖定進口轎車、休旅車等各類車型及輕型卡車,同時涵蓋關鍵汽車零件,包括引擎、變速器、電子零件等,這些開徵不會晚於5月3日,形同最長有一個月寬限期。
根據華爾街幾位分析師的分析推估,當地消費者未來支付的每輛車價格可能會增加4,000至15,000美元,具體取決於汽車(零件)的進口比例,並警告消費者,隨著進口車價格上漲幅度高達25%,消費者應該做好「價格衝擊」的準備,可能連本土製造商也會在整體價格上漲的情況下提高價格。
有分析師估算每輛汽車的成本將增加6,000至7,000美元,並認為製造廠為抵消關稅,消費者所需支付的實際價格上漲可能會更高於此價格。
川普關稅除了導致汽車成本與消費價格上漲之外,許多輸出汽車與零件到美國或相關供應鏈的國家,對於繼鋼鋁稅之後,川普又祭出汽車進口關稅,都剉咧等,因為將影響該國的產業與經濟發展。
近年汽車業相當慘澹的德國,從近期福斯等重量級汽車大廠先後宣布裁員、關閉產線的消息不斷傳出,就可窺知其市況,而川普的汽車關稅,無疑讓他們雪上加霜。
據德國的產業顧問專家指出,德國出口到美國的汽車可能因美國關稅新措施大幅下降29%,出口額減少約82億歐元,而德國汽車製造商於2024年向美國出口約130萬輛汽車,由於德國汽車製造商在美國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已達70%,如果為擴充新產能而調增生產比例,就必須進一步擴大設備投資,但這並非易事且緩不濟急。
專家並分析,川普關稅恐將讓德國汽車製造商與零配件供應商的損失高達171億美元,並可能導致3萬份工作不保,新關稅一旦實施,將為Volkswagen、BMW、Mercedes、Stellantis等汽車製造商及依賴出口的零配件商帶來財務壓力,並影響獲利率。尤其是當美國市場進口汽車價格因關稅提高而上漲時,銷量可能受到消費抑制而降低,恐進一步加劇汽車業的危機。
德國汽車製造商現正對美國新關稅政策保持觀望,並期盼透過外交途徑爭取關稅減免;歐盟則承諾保護歐洲企業並尋求解決方案。
日本方面,據日本專業產經媒體報導,估算日本對美汽車出口減少10%,日本經濟規模便可能衰退1.3兆日圓。有專家認為,其結果衍生對美汽車出口量衰退及國內產量下滑的惡性循環,並對鋼鐵、物流等相關産業供應鏈產生3倍負面波及效應及影響消費、設備投資意願,GDP衰退幅度可能達0.2%,並最多影響558萬就業人口的生計。
日本首相石破茂3月27日召集外務大臣岩屋毅、財務省、經產省等官員召開緊急對策會議,岩屋外務大臣於會後向記者表示,會中石破首相指示務必透過各種途徑,堅持不懈地進行談判及制定融資等因應對策。另,外務省官員表示希望儘速安排與美國盧比歐國務卿會面,讓美國理解徵收關稅對該國衍生的負面影響及強烈要求排除日本於關稅徵收對象之外。
此外,據媒體報導,日本政府針對川普總統提出日本現存的法規標準、商業習慣等「非關稅壁壘」,導致美國汽車在日本市場的銷售持續低迷之主張。日本相關部門刻正審慎評估放寬汽車等工業標準及農產品檢疫規定之可能性。
同樣汽車業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韓國,在川普3月26日宣告汽車關稅後,其產業工商資源部在28日就邀集產業相關廠商召開緊急會議,討論美國的汽車關稅內容與研究如何因應,並預計在4月初公布對汽車產業的應變措施內容,同時國政府也會持續保持與美國政府的溝工與協商,希望降低關稅的衝擊。
在台灣方面,雖然台灣並沒有汽車直接外銷到美國,但汽車許多部件採用台灣鋼廠製造的成品或半成品,川普若對進口汽車課稅恐怕也將影響國內鋼鐵相關廠商。
根據包括中鋼在內的鋼鐵業者評估,如果汽車關稅針對已經組裝好的成車課稅,對鋼鐵業的影響相對就較小,但如果包括汽車內部零件也都要課稅,那麼影響層面就會較大。
另外,對鋼鐵業更大的衝擊在於川普對進口車課25%關稅後,進口到美國的汽車數量可能將減少一半,車廠的產能勢必減少,屆時鋼材過剩的問題該如何處理才會是最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