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業再奏悲歌 奧迪將裁7500人

2025/03/19

2025-03-19        德汽車業再奏悲歌 奧迪將裁7500人

 

記者 楊雅晴 報導

德國經濟不佳拖垮國內多家知名汽車大廠,間接衝擊台灣螺絲業者訂單流失。3月17日再傳噩夢,德國知名汽車製造商奧迪的管理層與公司工會,就一項裁員計畫達成一致,確認將於2029年前在德國裁減約7500個工作崗位,以降低成本並提高競爭力。

 

奧迪甫於2025年2月底宣佈,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擁有70年歷史的工廠正式停產關閉,預計將造成3000名工人失業。如今德國本土工廠又宣布在5年內大幅裁員,加速產業快速萎縮。

 

此外,奧迪亦宣佈將在未來5年內向德國工廠投資總計80億歐元,用於技術創新和生產線升級。原本在其他國家生產的車型有望在英戈爾施塔特工廠生產,而且該工廠還將增加一款全新的電動車型,以進一步推動電動化轉型。

 

但奧迪的電動車戰略正面臨挑戰,據市場資料顯示,電動車的需求增長未達預期,導致奧迪調整原定的燃油車淘汰計畫。按照新計畫,奧迪將在2030年後繼續生產部分燃油車型,並對傳統燃油車的電子架構進行優化,以提高市場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奧迪並非唯一一家面臨裁員壓力的德國汽車製造商。大眾集團此前宣佈計畫在德國裁員3.5萬人,保時捷計畫裁減1900個崗位,梅賽德斯-賓士則計畫在2027年前削減數千個工作崗位。而博世、采埃孚和大陸集團等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也在考慮減少員工規模,總體裁員人數可能達到7萬人。

 

導致德國汽車產業裁員發生骨牌效應其來有自,日前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將德國2025年經濟預測,由2024年12月的0.7%(工業國家中末位)調降至0.4%,反映出全球貿易形勢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美國新政府發起的貿易戰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壓力。

 

在G20國家中,德國表現僅略優於墨西哥,而OECD亦將德國2026年經濟成長預測由1.2%略為下調至1.1%。

 

加上川普掀起貿易戰,對汽車業衝擊巨大,德國汽車巨頭BMW預估,關稅政策可能導致今(2025)年的獲利縮水10億歐元,諸多不利因素造成德國汽車產業一蹶不振。